深夜,暴雨如注。急促的警報劃破黑夜的沉寂——輸煤系統突發嚴重堵煤,機組“口糧”告急!不等命令下來,燃料管理黨支部的幾位黨員骨干已經自己主動沖向現場。煤粉一下子把工裝染黑了,手電筒的光柱在狹窄的空間里緊張地晃動。經過幾個小時的奮力疏通,當煤重新在皮帶上流動起來時,天已經蒙蒙亮,晨光照著他們疲憊卻堅定的臉——這是燃料管理黨支部黨員最常見的擔當模樣。
思想領航,筑牢煤海紅色堡壘
在燃料管理黨支部,理論學習從來不是走過場的誦讀。支部把黨建新理論和破碎機的運轉節奏、輸煤皮帶的運行規律緊緊結合起來。每次專題學習研討,都緊扣“怎么優化接卸和上煤流程”“如何解決設備老化問題”“怎樣提高極端天氣下的保供能力”等實際問題。黨員們帶著問題學理論,在實踐中琢磨,理論的力量在煤塵飛揚的一線變成了解決難題的好辦法。
崗位建功,急難險重黨旗飄揚
“黨員責任區”的標牌在輸煤系統核心設備旁熠熠生輝。面對“迎峰度夏”艱巨任務,支部誓言守護輸煤“大動脈”暢通無阻。支部老黨員帶領團隊扎根“桑拿煤棚”,優化接卸作業時序,硬是在原有基礎上擠出寶貴接卸時間;青年黨員則緊盯斗輪機,通過反復試驗調整參數,保證摻配合格。暴雨來襲、寒潮突至,每一次考驗面前,黨員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最泥濘的煤溝、最濕滑的棧橋、最需要攻堅的設備旁,用行動詮釋“平常時候看得出來、關鍵時刻站得出來、危難關頭豁得出來”。
凝心聚力,鍛造過硬輸煤鐵軍
支部的凝聚力,如春風化雨,融入日常點滴。暢通的談心談話機制,讓職工心聲有處訴、困惑有人解。黨員技術骨干與年輕職工“結對子”,在煤粉飛揚的設備旁、在轟鳴的輸煤控制室里,手把手傳授經驗。支部活動室不僅是學習陣地,更是技術交流的“沙龍”與攻堅克難的“指揮部”。這份溫暖與引領,將輸煤專業全體員工緊緊凝聚,鍛造出一支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奉獻”的輸煤鐵軍,讓每一次急難險重的任務都成為鍛煉隊伍、提升精神的機會。
輸煤皮帶晝夜不息,燃料管理黨支部的旗幟在一線高高飄揚,澎湃著先鋒力量。他們以煤為伴,以責任為基,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,用汗水與智慧踐行著能源保供的錚錚誓言,驅動著光明的車輪滾滾向前——這煤海深處最堅韌的紅色引擎,正為保障萬家燈火、服務發展大局,燃燒著最熾熱、最持久的能量。